<
万年历
您当前的位置 : 临海新闻网 >> 新闻 >> 临海新闻
字号:    [打印]

家的味道 爱的味道——记隐藏在临海古城的“香肠王”夏兴培和他的香肠

作者:方 华  来源:临海新闻网  时间:2021年12月08日
夏兴培和老伴孙素琴在院子里晾香肠 方 华摄

  如今,香肠随处可见,早已不是稀罕之物。但是,隐藏在临海古城的“香肠王”夏兴培出品的香肠可谓一物难求,订单甚至排到了两年后,而主人也不急于交货,反而对制作的原材料、配料,甚至天气,有着近乎执拗的苛刻;40多年后,体力大不如从前,家人劝他坐享天伦之乐时,他又说,“每年有那么多人念着呢,我不能停下来。”

  12月2日,记者跟随夏兴培,体验老夏香肠的制作过程,也倾听了他和香肠的故事。

  “只有新鲜的后腿肉

  才能做我的香肠”

  做香肠首先要讲究的就是猪肉。当天6时不到,穿着羽绒服都有点凉飕飕的,不少人都还在睡懒觉的时候,今年67岁的夏兴培就已经起床,步行来到离家约一公里的巾山菜场,采购做香肠的原材料——猪肉。

  老夏在各个肉摊前来回踱步,观察猪肉的色泽。对于看上去还不错猪肉,他会伸出手捏一捏,感觉肉质的紧实度;还会探出头,把鼻子凑到猪肉前闻一闻,那认真的样子,仿佛在鉴赏一件古玩珍品。

  最后,老夏边说边拿起一块肉,慢悠悠地向记者介绍:“五花肉是不能用来做香肠的。前腿肉有筋头,用来做香肠也影响口感。只有用新鲜的后腿肉做我的香肠,味道才好。你看这块肉,瘦肉部分呈粉红色,肥肉部分紧实,摸上去富有弹性,这才是做香肠的好原料。”

  当老夏提着精心挑选好的25公斤后腿肉走出菜场时,老伴孙素琴已经开着电动车在菜场门口等候。孙阿姨接过老夏手中的肉,动作麻利地装进一个蛇皮袋,堆在电动车的脚踏板上,开车把肉载回家。老夏则步行回家。

  孙阿姨一回到家,马上忙碌起来。她将猪肉卸下,洗净菜刀、砧板和一个直径约1米的不锈钢大脸盆,然后将早已备好的“肠衣”一条一条理顺,用自来水灌洗干净,放在盆子里备用。当孙阿姨忙完这一切,老夏才慢悠悠地踱进家门。

  “做香肠也是‘看天吃饭’”

  夏兴培家在临海市古城小学附近的小巷里,一个老城区的老房子,厨房面积不大,却整洁明亮。老夏细细地凝视着砧板上的肉,然后才提起刀。只见他一手握刀,一手轻抚猪肉,锋利的刀口熟练地在猪肉纤维间游走。不一会儿,猪肉就被分成了两堆,一堆是精肉,一堆是肥肉。

  接下来,夏兴培和老伴分工合作,他切精肉,老伴切肥肉。对于这道工序,夏兴培笑着向记者“透露”:“这可是我们老夏家制作香肠的‘秘决’之一。只有将精肉和肥肉按照10:1的规格进行配比,这样做出来的香肠,才能不柴不干,不肥不腻,口感正好。”

  切肉是最费时间,也是最耗体力的,老两口足足切了一个上午,才将猪肉切好。

  随后的调料也很讲究。“白酒用的是50度的高井头曲,还有盐、味精、糖、五香粉,每一样都要按照比例搭配到位,多一分、少一毫都不行。”两口子用电子秤反复秤量着各种配料的分量,小心翼翼地往秤托上加一点或减一点配料,那认真的样子,仿佛是在做一项精密的科学实验。

  终于,电子秤上的数字停止了跳跃,两人也都满意了。夏兴培拿起调料,一样一样地洒在肉上,开始徒手翻腾搅拌肉料。这道工序明显也是个费体力的活,不一会儿,老夏的额头上就沁出了细密的汗珠,中途还休息了一下。

  大约过了一刻钟,夏兴培才停止搅拌。他拿起两块布,盖在脸盆上。“让肉‘醒一醒’。”老夏解释道,这样做,调料的味道更好地浸入到肉里,肉就更鲜美了。

  又过了一刻钟,肉“醒”好了。夫妻俩拿出早已清洗好的“肠衣”,将肉通过“漏斗”,一点点塞进一米多长的“肠衣”里,并不时用手捏一捏、捋一捋,使猪肉在肠衣内分布有致,紧实到位。

  最后,孙阿姨拿出白色的棉线,将香肠分断打结,一串香肠就此初具雏形。孙阿姨随手将它挂在院子里的竹竿上。不一会儿,一排竹竿就被挂了个满满当当。

  “做香肠的最好时节是冬至前后,天气越冷,香肠做出来越好吃。做香肠还要看天气,要阴天,不能下雨,也不能出太阳。因为下雨天,空气湿润,香肠晾不干。有太阳的时候气温升高,香肠又容易变味。”老夏屈指数了一下,在11月共30天的时间里,适合做香肠的日子不超过10天。老夏长长叹了一口气,笑着对记者说:“所以说,做香肠也是‘看天吃饭’啊。”

  为了保持香肠的这一口“老味道”,夏兴培对于制作的条件有着近乎于执拗的苛刻,天气不好,他宁可不做香肠,也不能让香肠的味道有着一丝一毫的不同。

  “每年有那么多人念着呢,

  我不能停下来”

  “年纪大了,体力不如从前了。有人想吃,就随性做一点。”夏兴培笑着说,一开始,是因为家里唯一的女儿喜欢吃香肠。老夏疼爱女儿,每年过年前都会做上一些。做得多了,老夏会将香肠分给亲戚朋友品尝,每个吃过的人都说好吃。渐渐地,就有人上门找老夏订购香肠。再渐渐地,老夏的订单越来越多,甚至排到两年后。有很多人慕名而来,只为找寻那一口“老味道”。

  一转眼,老夏家的香肠也已经做了40多年。如今,老夏家的女儿已经嫁人,但是,每个周末,女儿女婿都会带着孩子来看望老夏两口子,那是他们最开心的时光。每当这时,老夏就会拿起菜刀,走到院子里割几段香肠,让老伴或蒸或煮,热气腾腾地端上桌子。看到孙辈吃得满嘴流油,老夏的心花就开到了脸上。

  现在,女儿有了稳定的工作,老两口也过上了悠闲的退休生活。“现在不愁吃不愁喝,我女儿就经常说我,干嘛还要做香肠呢,这么辛苦,又赚不到几个钱。但是我就想啊,每年有那么多人念着呢,我不能停下来。”老夏慢悠悠地说道。

  采访当天,记者看到,在做香肠的这半天时间里,孙阿姨接了好几个订购电话,甚至有人慕名而来,直接上门采购了半成品。

  当天,家住后塘路怡江苑的印彩琴骑着电瓶车,在老巷子里转了近半个小时,才找到老夏家。一进门,她就说:“你家可真不好找,我都找老半天了。”问及原因时,她说:“我家的女儿和儿子都喜欢吃香肠。外孙女今年6岁了,每次来到家里都嚷嚷着要吃香肠。我听朋友说这里的香肠很好吃,质量也很好,就跑到这边来买。”

  面对这个热心的食客,老夏为她称了5公斤刚做好的香肠,细心地装在塑料袋里,并嘱咐她要在避光的地方阴晾一个星期再吃。

  住在附近的老街坊周仁法则是每年一入冬,就开始催老夏做香肠。“老夏家的香肠就是好吃,我吃了几十年。每年都到这里来买。每年过年桌子上要是没有这一碗香肠,我心里就感觉少了些什么。”周仁法喝了一口保温杯里的茶,笑着说。

  也就是为了这些,老夏说,只要有人想吃,他就会一直做下去,因为这不仅是一份手艺,更是家的味道,是爱的味道。


分享到:
 相关新闻:
 
 微信公众号
  临海新闻
  国内新闻
  国际新闻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临海新闻网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 |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刊登广告 | 联系方式 | 网站律师
临海市新闻网络中心主办 | 浙新办[2006]31号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6 | 浙ICP备06040867号 | 法律顾问:浙江全力律师事务所 李宏伟
临海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联系方式:电话:0576-89366753 电子邮箱:lhswg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