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万年历
您当前的位置 : 临海新闻网 >> 人文 >> 文学
字号:    [打印]

台州公使库的绝版珍籍

作者:林大岳  来源:临海新闻网  时间:2024年08月09日

  2023年4月8日,在辽宁省图书馆举办的“继往开来,国韵书香”古籍保护与传承特展上,《抱朴子》《文心雕龙》等十部珍本古籍隆重展出,这是辽宁省图书馆的“镇馆之宝”首次集体亮相。这十部稀世古籍是馆藏61万册古籍(12万册善本)中最具代表性的缥缃精品。

  展览现场有一块木质雕版备受观众欢迎,它就是来自宋代台州公使库的《扬子法言》。

  据辽宁省图书馆古籍文献中心专家介绍,这块《扬子法言》雕版,为宋淳熙八年(1181)刻本,是“五臣集注本”现存最早的刻本。他从专业的角度评价道:“此书精雕初印,墨色浓润,为南宋浙江刻书之上品。现为海内孤本,在内容上可补明、清诸本脱误,具有极其重要的文献和版本价值。”

  这本珍籍早在2019年就曾与唯一秦朝政府档案里耶秦简、司马光《资治通鉴》残稿、宋刻本《注东坡先生诗》等国家珍贵古籍珍品亮相国家典籍博物馆“中华传统文化典籍保护传承大展”。

  该书之所以如此珍贵,是因为它是宋版书的经典。

  两宋年间,是中国古代印刷业的高光时期,刻书单位之多、雕印地区之广、图书种类之丰富都达到空前绝后的水准。宋版书用纸坚润,墨色如漆,书法精妙,镌工精良,摹写之精,雕印之佳,贯古绝今,被藏书家视为拱璧珠琳、稀世至宝,而且宋版书存世稀少、弥足珍贵,因此有“一叶宋版一两金”的说法。

  出自台州的海内孤本《扬子法言》是在第二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申报和评审中进入专家们的视野的,但是起初专家们只能将其时代确定为宋代,而确切年份却一时无法断定。后来,通过书中的刻工姓名才找到线索,并在大儒朱熹的文集中得到印证,确定了其为南宋淳熙八年(1181)台州公使库刻本。此事成为我国古籍普查中的一个重大发现,由此可见其珍贵程度。

  台州公使库的《扬子法言》纸张使用名贵的楮皮纸,墨色莹洁,每页有大字8行、每行16字,版式装帧美观大方,字体为规整精美的欧体楷书,具有宋版书“墨香纸润,秀雅古劲”的典型特征,2009年列入《国家珍贵古籍名录》。

  这么珍贵的典籍,为何会出自台州呢?这还得先从宋代的公使库说起。

  公使库,是宋代地方官府中一个并不重要的机构,设置初衷是为了给往来官吏提供旅宿方面的方便和资助,类似于现代的机关招待所。这是宋太祖建立的制度,出发点是好的,既避免官员扰民,也希望消除官员的旅途之苦。在此背景下,台州公使库应运而生。

  但官员往来频繁后,公使库压力变大。由于公使钱数量有限,远远不够官员挥霍,所以朝廷允许公使库开设经营项目,以补经费不足。由此,公使库开始经营一些与本职业务无关的创收项目,甚至“开抵挡、卖熟药,无所不为”。

  靖康之变后,公使库迎来了刻印书籍的大商机。因为北宋亡国之际,官藏图籍及板片大多被金人抢走。南宋朝廷南迁临安后,为了繁荣文化,也为了满足地方官吏附庸风雅的需要,便开始想办法从北方搜求北宋印刻的书籍,借以重刊。刻印经销书籍便成了公使库广开财源的重要手段,公使库也逐渐成为宋代重要的刻书机构。

  台州公使库是其中的佼佼者,更是南宋九大公使库之一。当时,每个公使库都有几种代表性的刻书,其中抚州公使库刻的郑玄《礼记注》、台州公使库刻的《荀子》《颜氏家训》最有名。

  台州公使库之所以出名,是因为台州是宋代浙江的12个雕版印刷中心之一。这里出产著名的“台纸”,这些纸品种众多,有临海的黄坛纸、表纸(此二者唐仲友刻书选用)、东陈纸,天台的大澹纸,宁海的黄公纸。更为出名的是黄岩的藤纸,大书法家米芾最喜欢用,他一般先将纸捶熟,然后揭开一半来用,质感上“滑净软熟”,卷展之间不容易生毛。还有驰名全国的黄岩玉版纸(用竹穰为原料制作),苏轼称“天台玉版过澄心堂”。澄心堂纸是南唐文房三宝之一,是中国造纸史上最好的纸,以肤如卵膜、坚洁如玉、细薄光润著称,而苏轼认为黄岩玉版纸超过了它。

  有了良好的物质条件,还要满足不断增长的精神需求。南宋之后,台州成为名邦辅郡,大量文人涌向台州,激增的文化需求,促使台州公使库印刷出版各类名著和寓居文人的集子。

  如今有资料可查的台州公使库重要刻书有:

  孝宗淳熙元年(1174)刻印的宋张九成《无垢先生横浦心传录》三卷、《横浦日新》一卷。

  淳熙七年(1180),台州知州沈揆主持刻印北齐颜之推撰《颜氏家训》。

  淳熙八年(1181),台州知州唐仲友重刻《荀子》《扬子》《文中子》《昌黎先生集》《中说》《后典丽赋》等。

  此外,还有台州郡斋刻印的书籍,如绍兴十八年(1148)左右刻的临海知县曾惇(曾巩的侄孙)《曾使君新词》,绍兴二十六年(1156)刻的《曾幾诗集》,乾道(1165-1174)间刻的唐代诗人任蕃作品集《任蕃小集》,开禧二年(1206)刻的叶梦得《石林奏议》,嘉定元年(1208)刻的存世最早的山岳诗文总集《天台集》(林师蒧编),绍定元年(1228)陆遹刻印其父陆游的《老学庵笔记》(十卷),淳祐八年(1248)永沈寺印四书《黄氏日抄》以及北宋著名学者许景衡的《横塘集》三十卷,等等。其中《石林奏议》由叶梦得侄孙、时任台州知州叶笺刊印并作跋,存世原刻本现藏于日本静嘉堂文库。近代学者、古籍收藏家傅增湘先生曾评价该书:“板式阔大,雕镌雅隽,海内孤帙,可宝也。”明代著名藏书家、出版大家毛晋借原刻本影钞的汲古阁影钞宋刻本称其为“希世之宝”。该本被收入国家第一批珍贵古籍图录。

  这些刻本之所以“精彩绝伦”,是因为台州公使库为了提高书籍的质量,可谓用尽了“洪荒之力”。他们组建了专业队伍,广泛调动文人雅士参与校勘、雕印。

  在雕印方面,公使库对印刷的要求很高,其刻印团队力量非常强,刻印的水平达到了审美与收藏级别。如《扬子法言》的版心下就镌有刻工:蒋辉、王定、徐通、李忠、宋琳、吴亮等,他们都是从杭州、绍兴、宁波等地雇用而来的优秀“梓匠(刻工)”。其中,明州(今宁波)人蒋辉是刻版高手,曾因伪造“会子”(宋代纸币)而入台州监狱,知州唐仲友不惜冒险将他放出参与雕印。

  在校勘方面,由文人主官掌控的公使库,不仅重视“善本”,而且也重视校雠。如《颜氏家训》是我国第一部系统的家训经典之作,自问世以后即被广泛传抄,导致刊本众多,错讹亦多。台州知州沈揆于上任后第二年即淳熙七年(1180),在参知政事谢克家家中发现了其子谢伋手校的旧蜀本,于是跟通判楼大防一起借此为底本,参校自己家藏的闽本,详细考校,多所刊正,参与校勘者多是当时台州的重要官员和文人:

  乡贡进士、州学正林宪同校

  迪功郎、司户参军赵善德监刊

  从事郎、特添差军事推官钱庆祖

  从事郎、军事推官王柟

  承直郎、军事判官崔嵩

  迪功郎、州学教授史昌祖同校

  承议郎、添差通判军州事楼钥

  朝请郎、通判军州事管鈗

  朝奉郎、权知台州军州事沈揆

  这成为宋代重要的校勘案例,所以,这一版本的《颜氏家训》是我们今天所能见到的最早的完整版本,也是此后许多本子的底本。

  在版本方面,他们也力求最佳。如《扬子法言》在版式、规制等方面袭用了北宋熙宁年间国子监本,因为“源出北宋熙宁监本,世称最善”,所以历来为藏书家和版本家追捧。

  唐仲友在台州刻的“四子”(《荀子》《扬子》《文中子》《韩子》)被专家认为是宋代古籍中最珍贵的,亲眼目睹此“四子”也是历代藏书家的奢求,但是,《文中子》《韩子》早已失传。专家盛赞留传后世的《荀子》“雕镂之精,不在蜀刻之下”,传入日本以后,被日人誉为“稀世之宝典”。中国目录学家、印刷史专家张秀民亲眼见后评价道:“《荀子》字大如钱,书法全抚欧阳,称宋椠上驷焉。”20世纪50年代,在周恩来总理的关怀下,只购回香港陈清华藏书中的一部宋版翻刻《荀子》。

  辽宁省图书馆所藏的这本《扬子法言》原是清宫天禄琳琅所藏。天禄琳琅,是清朝乾隆皇帝在乾清宫昭仁殿收藏的内府藏书室名,所藏之书都是海内精华。《扬子法言》中钤有“事亲之暇”“诗礼传家”二印记。入藏清宫时,钤有“五福五代堂古稀天子宝”“八征耄念之宝”“太上皇帝之宝”“乾隆御览之宝”“天禄继鉴”“天禄琳琅”天禄继鉴藏书印全套,可见乾隆皇帝对它的珍重。清末时,该书被溥仪以赏赐名义私带出宫。日本战败投降后,入藏东北图书馆(辽宁省图书馆前身)。半个多世纪后,曾被重新影印出版。

  刻书的兴起,也带动了藏书热。据《中国藏书通史》考证,宋代藏书达万卷以上的藏书家有近400人,台州藏书量达到数万卷的就有临海的李庚、陈昺等。北宋时,临海出现了台州第一位民间藏书家陈贻范,他与兄弟陈贻序均好藏书,家中藏书多至万余卷,还专门建“庆善楼”来收藏。临海的林师蒧也藏图书、碑帖数千卷,所居浮冈别业“环顾皆书也”。最为著名的是天台人贾似道,他曾以右丞相入朝专权,为了收藏而建有悦生堂藏书楼,楼中多藏顶级书画及各类“奇书”。


分享到:
 相关新闻:
 
 微信公众号
  临海新闻
  国内新闻
  国际新闻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临海新闻网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 |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刊登广告 | 联系方式 | 网站律师
临海市新闻网络中心主办 | 浙新办[2006]31号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6 | 浙ICP备06040867号 | 法律顾问:浙江全力律师事务所 李宏伟
临海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联系方式:电话:0576-89366753 电子邮箱:lhswg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