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万年历
您当前的位置 : 临海新闻网 >> 人文 >> 文学
字号:    [打印]

历史就是最好的编剧,传承就是胜利的希望

——观电影《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有感

作者:本报记者 钱梦华  来源:临海新闻网  时间:2024年08月23日

  不久前,巴黎奥运会盛大落幕,中国体育代表团收货40金27银24铜,总计91枚奖牌,创境外参加奥运会最佳成绩。其中,中国乒乓球队贡献了5金1银的战绩,运动员孙颖莎作为亚洲运动员代表出场在闭幕式致辞环节。今天,笔者想通过《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向大家介绍这支战无不胜的球队背后的热血故事。

  电影《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围绕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中国男子乒乓球运动员征战奥运会和世乒赛团体比赛的历史,讲述了老中青三代国乒运动员奋力拼搏,最终圆梦的故事。对许多中国观众来说,乒乓球的重要意义无需赘言。历史上中国男乒在1988年汉城奥运会、1991年千叶世乒赛、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和1993年哥德堡世乒赛上均无亮眼表现。在随后的1995年天津世乒赛中,中国男乒战胜瑞典队夺得斯韦思林杯的历史时刻,成为了无数中国球迷难以忘怀的乒乓回忆。

  1988年,乒乓球成为了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中国男单却无缘决赛,败走汉城,面临着对手崛起、技术规则改革、队员代际更迭等多重压力,中国男乒队也从此陷入了持续数年的长夜。

  在该部影片中,中国男乒队开启了属于他们的逆袭之路,但这并不代表队员们将变成一直都在打球、一心只为赢球的“逆袭工具人”。相反,影片把落点设置在了一个个看似小却很充实的地方,那就是人与人之间最朴素的情感,因为他们不光是史诗里逆风翻盘的英雄,更是生活中存在的有血有肉的人。

  在电影文本的语境里,如何破局就成为了一个具体可感的戏剧动力。影片最触动我的人物,并不是教练组或以上的“国乒五虎”之一,而是那位在赛前黯然退出的“失败者”陈文。他拥有本片最完整的人物弧线,从国家队二号种子到秘密武器的陪练,从对体育的失望到最后的与有荣焉。陈文这个角色像极了我们生活中那些没有拿到主角剧本的普通人,他代表了影片对付出者、失意者的关怀,是《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对所有没能站上世界冠军领奖台的运动员们致以的最高敬意!

  作为一个体育迷,我认为即使该片对运动镜头的动态呈现有所不足,但并不影响它成为一部好的体育题材电影,它讲诉的真实历史故事够精彩、表达的体育精神内核够深刻、塑造的人物群像性格够丰满、营造的逆风翻盘氛围也够热血。

  巴黎虽已到站,但荣耀将被我们铭记,让我们相信“相信”的力量,与运动员们一起奔赴下一个梦想!


分享到:
 相关新闻:
 
 微信公众号
  临海新闻
  国内新闻
  国际新闻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临海新闻网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 |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刊登广告 | 联系方式 | 网站律师
临海市新闻网络中心主办 | 浙新办[2006]31号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6 | 浙ICP备06040867号 | 法律顾问:浙江全力律师事务所 李宏伟
临海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联系方式:电话:0576-89366753 电子邮箱:lhswg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