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万年历
您当前的位置 : 临海新闻网 >> 人文 >> 文学
字号:    [打印]

“只要诗在,书在,长安就会在”

——观《长安三万里》有感

作者:王 翔  来源:临海新闻网  时间:2024年10月18日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花萼楼前雨露新,长安城里太平人。”“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一提起长安,那便是太平盛世的象征,无数的迁客骚人在那里留下数不尽的千古名句。2023年7月,一部名为《长安三万里》的电影登陆院线,168分钟的片长使其成为我国目前时长最长的动画电影,斩获了第37届大众电影百花奖优秀影片奖、第36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美术片奖,在第20届中国动漫金龙奖中更是大包大揽,将最佳动画长片奖、最佳动画导演奖、最佳动画编剧奖、最佳动画配音奖等奖项收入囊中。影片收获了18亿票房,可谓名利双收。

  最近,我重新看了这部电影,影片最后高适说道:“长安呐,只要诗在,书在,长安就在。”这不仅扣紧了主题,还让人对长安产生了无尽的向往。电影通过高适、李白等诗人的成长经历,侧面描绘了初唐、盛唐再到晚唐的长安。影片中,高适与李白二人的君子之交让人动容,高适受到李白的启发,逐渐从一个内向、木讷的普通百姓成长为统领一方的剑南西川节度使,而李白却是一个潇洒不羁、身在世间却又超脱于世间之外的人。电影将这两位性格、脾气全然不同的人刻画得有血有肉,将两位诗人的情谊与时代背景紧密结合。无论相隔多远,无论过了多少年,高适都未曾忘记李白,而李白总是在高适没落的时候相信他、鼓励他,两个人的惺惺相惜成为一段佳话。

  影片不仅剧情吸引人,诗歌的巧妙运用更是堪称一绝。“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虽说是高适写给董大的送别诗,但电影恰恰把它放在高适回忆与李白的初次相遇的场景中,仿佛高适在李白还未成为著名诗人之前已经知晓他未来成就必然不凡。再有,电影中李白刚出场便念到:“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既表现出李白的放浪不羁,又体现出不凡的气度。到最后李白被流放,写下“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任凭世间的苦难如何欺我,依旧乘风破浪过万重山,这种壮志豪情更让李白这个人物从一众诗人中脱颖而出。电影的巧妙之处在于,它不过多描写、刻画李白这个人物,从始至终,李白只出现在高适的回忆里,但看完电影,观众都能记住这位盛唐大诗人为何被誉为“诗仙”。

  这部电影的配乐也甚是美妙。从电影配乐的角度看,该片堪称典范,因为这部电影无论配乐时长还是配乐体量,都达到了顶级水平。全片一共168分钟,所用音乐超过100条,相较于寻常电影,该片的配乐量是其他影片的两倍之多。

  整个幕后创作团队都在为每个场景制作最贴切的音乐,不仅要传递出人物的情感,还要具有独特性,让观众耳目一新。唐朝是中华历史文明里一颗光彩夺目的明珠,音乐上可以借鉴的乐器种类丰富。主创团队为了呈现最好的视听效果,在音乐中融合了民族乐器,使用古琴、琵琶、箜篌、笛子、箫等烘托意境,为的是与诗歌的诵读能契合,尽量还原历史的同时,结合现代观众审美。

  唯美的画面,经典的配乐,优美的词句。这就是传统文化的传承,古人们用诗歌、文章,绘就长安之美,而影视工作者通过影视创作还原长安影像,让横跨千年的两辈人在岁月长河中再次相遇。这是长安之幸,也是能在银屏前目睹这一幕的我们之幸。


分享到:
 相关新闻:
 
 微信公众号
  临海新闻
  国内新闻
  国际新闻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临海新闻网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 |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刊登广告 | 联系方式 | 网站律师
临海市新闻网络中心主办 | 浙新办[2006]31号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6 | 浙ICP备06040867号 | 法律顾问:浙江全力律师事务所 李宏伟
临海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联系方式:电话:0576-89366753 电子邮箱:lhswg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