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万年历
您当前的位置 : 临海新闻网 >> 生活 >> 旅游
字号:    [打印]

古树不语,但属于它的千年故事正续写新篇

作者:徐 亚  来源:临海新闻网  时间:2025年09月05日

  穿过潺潺的小溪,越过金色的稻田,在临海江南·溪望谷片区的大麦坦村中央殿旁,有一株九龙柏,静静伫立了1000多年。

  它高达20多米,枝干虬曲如龙,树冠犹如一把撑开的墨绿色大伞,默默守候着这一方乡土。

  九龙柏之所以得名,因其独特的树形——它在距离地面1米左右的地方开始分叉,伸出9根粗细差不多的枝干,像9条龙,这样的姿态在全国都比较罕见。前年,九龙柏在“双柏”古树推选宣传活动中,入选全国100株最美古树。

  相传,唐代第一次修建“台州府城墙”时,屡建屡毁,于是在台州府城的东南角寻到现在“中央殿”的位置,建了这座古殿,同时种下这棵柏树。之后,周围村子里一直流传着“先造中央殿,再建临海城。殿成树栽,树旺城形”的谚语,以及皇冠体育在线_澳门皇冠体育【官方直营】这棵古柏的佳话。

  光阴流转,沧海桑田,九龙柏经历了宋元明清四个朝代,受过旱涝、风雪、病虫等严重自然灾害的折腾,仍然富有生命力,且生长得越来越壮大,越来越秀美。

  村里祖祖辈辈也对这棵树敬畏如神,九龙柏枝繁叶茂、生机勃勃,见证了几代人的来来往往。

  “这棵树是村里的‘宝贝’,每到七月半、过年这些重要的日子,我们就会来到树下祈福,说一说心愿。”老家来自龙潭岙的村民金阿婆回忆,“我年轻的时候,常从这边经过。那时候,树就长得特别茂盛,身上的枝干都伸到外面来了。现在我82岁了,我老了,树还年轻。”

  骑着摩托车风尘仆仆地从远方赶来,60岁的黄大伯脸上仍带着几分爽朗的神采。他笑着说:“我小时候就在这棵树下长大,总爱来这儿玩耍。这棵树在村里名气很大,也承载着大家的念想。家里孩子要考试了,会来树下坐坐,图个安心;我常年出海工作,出发前也会来这儿站一站,心里就踏实些。”

  自2022年江南·溪望谷项目启动以来,九龙柏得到了更规范的专业保护。当地依托古树的文化底蕴打造祈福文化,让这份承载乡愁的情感纽带被皇冠体育在线_澳门皇冠体育【官方直营】人知晓,往来探访的身影也日渐增多。

  而今,这棵从历史深处生长出的古树,经过千年洗礼,变得更加苍劲。它似一位沉默的长者,见证了临海城的历史变迁,如今也见证着溪望谷共富项目的蓬勃发展,成为这方土地的精神象征。

  如今的江南·溪望谷,美丽生态、美丽经济、美丽生活有机融合,一幅宜居宜业和美的乡村画卷正徐徐展开。一条香年溪贯穿十里谷地,国家级传统村落岙底罗村、省级传统村落上马村沿溪而居,古桥流水与原生植被相映成趣,勾勒出“秀谷清溪入画来”的生态底色;“临海蟠毫”共富工坊里茶香满溢,米酒观光工厂飘出醇厚滋味,乡村市集让土特产走向远方,产业引擎在山水间持续转动;马氏宗祠的古墙诉说着往事,老艺人的词调唱腔萦绕溪畔,文化根脉代代相传。这片土地正书写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答卷。

  当微风拂过古树,枝叶间发出簌簌的声响。树常绿,人常乐,九龙柏不仅守护着水土,更守护着溪望谷的未来。它告诉我们,乡村的振兴从不是对自然的索取,而是与自然的共生,这样的发展才会如树木般生生不息。


分享到:
 相关新闻:
 
 微信公众号
  临海新闻
  国内新闻
  国际新闻
<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临海新闻网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 |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刊登广告 | 联系方式 | 网站律师
临海市新闻网络中心主办 | 浙新办[2006]31号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90050 | 浙ICP备06040867号
临海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联系方式:电话:0576-89366753 电子邮箱:lhswg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