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手术”,很多人会想到长长的切口、痛苦的恢复期。但现在有一种叫“超声介入”的医疗技术,能像“微创手术里的精准小能手”一样,用最小的创伤帮医生查病、治病。它是超声医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简单说就是把“超声的透视能力”和“微创的精细操作”结合起来——医生看着实时的超声画面,就像有了“透视眼”,能清楚看到身体里的毛病;再用细细的针或器械操作,又像有了“精细手”,不会伤到好组织,既能查清楚病,又能直接处理问题,让患者少遭罪、恢复快。
超声介入能帮我们做什么?
不管是查病还是治病,超声介入都能用得上,生活里很多常见的健康问题都能靠它解决。
一、帮医生“查清楚”:少受罪就能取样本
有时候身体里长了东西、有了积液,医生需要取点样本才能确定是什么病,这时候超声介入就能派上用场,主要有两种方式。
抽点液体看看。比如怀孕时要做的“羊水穿刺”,就是用细针在超声看着的情况下,避开宝宝和胎盘,抽一点羊水,查宝宝的健康情况;还有人胸腔、肚子里积了水,或者心脏周围有积液,也能靠它抽点积液,看看是炎症还是别的原因,同时还能缓解憋气、难受的症状。
取点组织化验。如果肝上、甲状腺上、乳房里长了结节,不知道是良性还是恶性,医生就用细针在超声引导下,轻轻扎进去取一点点结节组织,送去化验,很快就能明确是不是不好的病,不用像以前那样开刀取样本。
二、帮医生“治好病”:小创口就能处理问题
很多时候,不用开大刀,超声介入就能直接处理病灶,而且恢复特别快。
解决囊肿和脓肿。有人肝上、肾上长了囊肿,或者卵巢里有囊肿,要是囊肿变大了、疼了,以前可能要开刀切掉一部分器官,现在用超声介入,医生看着屏幕把针插进囊肿里,把里面的液体抽出来,再打点药让囊肿消失,全程就一个针眼大小的创口,当天做完就能回家,费用也比手术低很多;如果身体里因为感染长了脓肿(比如肝脓肿、肾脓肿),也能靠它把脓抽出来,再冲洗干净,好得更快。
“消灭”小肿瘤。像甲状腺、肝脏上的一些小肿瘤,尤其是早期的恶性肿瘤,或者良性但可能变坏的肿瘤,不用开刀切除器官,医生可以在超声引导下,用激光、冷冻或者微波等方法,直接“烧死”“冻死”肿瘤细胞,效果和手术切除差不多,但对身体伤害小,恢复也快,特别适合年纪大、受不了大手术的患者。
三、急诊救命:关键时刻能“抢时间”
有时候遇到紧急情况,超声介入还能救命。比如有人心脏周围积了太多液体,压迫心脏导致没法正常跳动(医学上叫“心包填塞”),这时候耽误一秒都可能有危险。用超声介入,医生能快速找到积液的位置,扎针把液体抽出来,马上缓解对心脏的压迫,为后面的治疗争取时间,大大提高抢救成功率。
超声介入和传统手术比,好在哪?又有哪些不足?
和我们印象里的“开大刀”比,超声介入的优势很明显,但也不是所有情况都适用。
超声介入优势主要让患者少遭罪、恢复快,创伤特别小。超声介入大多只用扎一针,创口就像针眼一样,几乎不会留疤,对于在意美观的人(比如甲状腺手术怕留疤的患者)来说特别友好;而传统手术要切开皮肤和深层组织,不仅疤痕明显,恢复起来也慢。
此外,因为创伤小,术后很少出现感染、出血等问题,一般1至3天就能正常生活、工作;传统手术往往要住院一两周,恢复好几个月才能完全正常。
如果病情需要,比如肿瘤治疗后需要复查或补充治疗,超声介入对身体伤害小,可以多次做;但传统手术反复做容易导致组织粘连,对器官伤害大,很难重复。
超声介入手术中,不用全麻、不用长时间住院,设备和耗材成本也低,能大大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虽然超声介入优点多,但遇到特别复杂的情况,比如肿瘤特别大、位置很深,或者需要切除大片组织、多个器官的时候,传统手术能更彻底地清除病灶,这一点目前超声介入还替代不了。所以具体选哪种方式,医生会根据病情、患者的身体状况和需求综合判断,不是说哪种技术绝对更好。
这些年,超声介入能发展这么快,离不开医疗设备的更新——从以前模糊的黑白超声,到现在高清的彩色超声,再到能更清楚显示病灶的超声造影,医生看得越来越准,操作也越来越精细。而且现在还在和人工智能结合,比如AI能帮医生更快找到病灶、规划最佳的穿刺路径,以后超声介入会更智能、更高效。
平时生活中大家多了解一些像超声介入这样的医疗知识,对自己的健康很有好处。万一遇到疾病,不用害怕,和医生好好沟通,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式,积极配合,肯定能早日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