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万年历
您当前的位置 : 临海新闻网 >> 人文 >> 教育
字号:    [打印]

索面里的旧时光

作者:临海小学五(15)班  郑亦彤  来源:  时间:2025年10月31日

  奶奶家柜子里的小相册里,夹着一张已经泛黄、边角还带磨损痕迹的黑白照片,它在时光里沉淀了许久。照片中是我的奶奶和她的爸爸妈妈及兄弟姐妹们小时候的合影,他们一家八口人站在一座破旧的土木结构的老房子前,脚下的地面坑坑洼洼,身后的门窗十分简陋。奶奶戴着老花镜端详着摩挲着这张全家福,思绪飞回到半个世纪前的老房子里,讲起了她小时候许许多多有关贫穷的往事,其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她八岁时因为索面哭鼻子的故事。

  50年前,奶奶一家六口挤在一间窄窄的土木结构破旧小楼里,那间小楼藏在几棵老槐树下,木楼梯走起来“吱呀吱呀”响,像在唱老调子,土坯墙裂着细缝,风一刮就呜呜作响。房内除了土灶和床,几乎没有别的像样的家具。奶奶的爸爸——我的太公忙着下地干农活,奶奶的妈妈——我的太婆要照顾四个孩子的一日三餐及四头猪、一头牛。奶奶是大姐,八岁的年纪,每天下午放学回家都要牵着一头大水牛到溪边吃草;因为那时的农村没有幼儿园,六岁的二姨婆,整天在家帮太婆哄弟弟妹妹;三姨婆四岁,也会帮太婆干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最小的大舅公两岁,醒的时候经常被姐姐们抱着。四个孩子像刚抽芽的小苗,面黄肌瘦的,每天总盼着锅里能飘出点不一样的香味。

  最让太婆犯愁的是两岁的大舅公,他还在吃奶,可太婆因为粮食匮乏,奶水稀得像清水。没办法,太婆只能偶尔煮点稀饭、面条给大舅公充饥。有一回,太婆端出一碗索面,热气裹着麦香飘满了屋子。她把那碗索面汤放在松木长凳子上,让八岁的奶奶抱着大舅公坐在小竹椅上喂,她自己提着竹篮去后山坡拔菜。奶奶小心翼翼地把大舅公放在膝盖上,左手圈着他软乎乎的小身子,右手夹着竹筷去挑面。那面条好长好长,像一条小白蛇,还冒着热气。奶奶怕烫着弟弟,赶紧凑过去,嘬嘴“呼呼”地吹,小脸蛋都鼓了起来。吹了一会儿,她又轻轻舔了舔面条尖儿,还咬下一小段尝尝——哎呀,还是有点烫!她又接着吹,再舔,再尝。可那面条像小泥鳅那般光滑,一碰到她的舌头,就“哧溜”一下溜进了喉咙里。奶奶急得眼圈都红了,心里直念叨:“怎么又滑进去了?弟弟还没吃几根呢!”一根面到最后,能喂进大舅公嘴里的,只剩短短一小截了。

  太婆提着满篮青菜回来,听见大舅公哇哇大哭,三步并作两步走到长木凳子前,一看碗里的面没了,只剩下几口汤,就立马夺过奶奶手里的筷子,往奶奶头上轻轻地敲了几下,又气又急地说:“让你喂弟弟,你倒自己吃了!跟弟弟抢食,怎么当大姐的?”奶奶抱着哭唧唧的弟弟,眼泪也跟着往下掉,声音弱弱地哀求道:“妈妈,我没有抢……我怕烫着弟弟,尝的时候索面它自己滑进喉咙里的,我怎么也控制不住。下次还是你自己喂吧!我真的真的不想跟弟弟抢索面吃,请你相信我,妈妈!”太婆伸手抱起哭泣着的大舅公,看着奶奶红通通的眼睛,重重地叹了口气,那口气里,有委屈,有无奈,还有藏不住的疼惜。

  第二天下午,太婆又煮了碗索面汤,这次她听了奶奶的话,亲自喂大舅公吃。四岁的三姨婆站在旁边,眼睛瞪得圆圆的,像两颗黑葡萄,死死盯着那碗面。热气飘到她脸上,她重重地咽了咽口水,小手还攥着衣角,生怕错过什么。等大舅公吃饱了,太婆把碗里剩下几根面的索面汤递给三姨婆。三姨婆双手捧着碗,像得了宝贝似的,小口小口地吃着,连汤都喝得干干净净。最后,她还伸出长长的舌头,把碗底舔了个遍,连一点面汤的香味都不肯放过,那样子,好像吃了世界上最美味的食物……

  听完奶奶的故事,我心底一阵酸楚。现在,爸爸妈妈给我和弟弟烧的索面,加入了丰富多样的浇头,鲜美无比,我们也不用为一碗面而争抢。如今,我们的住房从简陋到豪华,物质从匮乏到丰盛,生活从苦涩到甘甜,这不仅是我家的轨迹,更是千千万万中国家庭的缩影。

  一碗索面,尝尽了时光的滋味,见证了小家的变迁、国家的崛起。这根长长的索面,就像一条从过去通到现代的路,让我感悟到:小家的甜蜜,正源于国家的繁荣!这碗索面的滋味,就是今天幸福中国的滋味。

  指导老师 娄鸯鸯


分享到:
 相关新闻:
 
 微信公众号
  临海新闻
  国内新闻
  国际新闻
<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临海新闻网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 |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刊登广告 | 联系方式 | 网站律师
临海市新闻网络中心主办 | 浙新办[2006]31号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90050 | 浙ICP备06040867号
临海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联系方式:电话:0576-89366753 电子邮箱:lhswg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