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万年历
您当前的位置 : 临海新闻网 >> 人文 >> 文学
字号:    [打印]

“海贼王”孙恩起事与临海建城

作者:林大岳  来源:  时间:2025年11月21日

  在东晋末年的东南沿海,一场裹挟着宗教狂热与社会矛盾的“起义”浪潮,不仅改变了王朝的历史,也推进了临海的建城史。

  从隆安三年(399)到元兴元年(402),琅琊人孙恩率领“长生人”部众,以海为巢、以山为垒,掀起了江南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他们三番五次袭扰台州(时称临海郡,辖章安、临海、始丰、宁海、乐安五县),而军民在绝境中爆发的激情、筑起的防线、留下的印记,不仅改写了孙恩起事的结局,更深刻塑造了临海和整个台州的城市基因。

  从“仙师后裔”到“海寇首领”

  要读懂临海的筑城史,首先要认清这场战乱的核心人物——孙恩。孙恩(?-402),字灵秀,琅琊郡临沂县(今山东省临沂市)人。东晋时期五斗米道士、起义军领袖,被奉为海盗“祖师爷”,也被戏称为“海贼王”。

  孙恩是带着“宗教世家”的标签登上历史舞台的,其家族世代信奉五斗米道,这是东汉以来在民间影响极深的道教分支,以治病救人、祈福消灾为幌子,实则借以聚众结社,早已是朝廷暗中提防的力量。

  孙恩的叔父孙泰,是这场起事的开路人。据记载,孙泰“师事杜子恭,传秘术”,杜子恭是东晋五斗米道的核心领袖,信徒遍布东南。孙泰继承其衣钵后,凭借掌握长生秘诀的噱头,很快获得孝武帝的信任,官至新安太守。他利用官职之便,一面聚众积财,收纳流民、豪强;一面用宗教洗脑,宣称追随者可得长生,短短数年就攒下成千上万信徒,甚至连一些士族子弟都对他深信不疑。当时有识之士直言“泰必为乱”,却因朝廷昏聩而无人理会。

  隆安二年(398),王恭叛乱,各地豪强纷纷起兵,孙泰借讨伐叛乱为名,乘机在三吴地区(今江浙一带)扩充势力,“聚货巨亿,得数千人”。王恭兵败以后,会稽内史谢輶揭发孙泰的谋反阴谋。掌权的会稽王司马道子(安帝之叔)急令其子司马元显诱杀孙泰,连孙泰的子侄(包括其六个儿子)一并株连,唯有孙恩带着百余名忠实信徒逃入东海。

  有趣的是,孙泰的死不仅没瓦解信徒的狂热,反而因五斗米道的“成仙”说辞变得更为荒诞。百姓坚信孙泰是“蝉蜕不死”,只是暂时“飞升”,转而把孙恩当作仙师继承人,纷纷划船入海送钱送粮。孙恩就这样在东南海岛上站稳了脚跟,蛰伏待机。

  东晋末年的“内忧外患”

  孙恩能一呼百应,根本原因是东晋末年的“烂摊子”给了他可乘之机。当时的东晋王朝,早已没了淝水之战的锐气,陷入了严重的内耗与社会危机。

  先说朝廷内斗。孝武帝死后,继任的安帝司马德宗口不善言,甚至寒暑不辨,权力全落在司马道子、司马元显手中。这对父子昏庸贪婪,一边大肆搜刮民财,一边打压异己,比如荆州刺史桓玄(桓温之子)拥兵自重,与朝廷水火不容;北府军(东晋最精锐的军队)将领刘牢之、刘裕等人虽善战,却备受排挤。朝廷忙着争权,对地方的控制几乎瘫痪,尤其是对浙东的三吴地区几近失控。

  再说社会矛盾。三吴本是东晋的粮仓,但士族豪强兼并土地到了疯狂地步,比如会稽王氏、吴郡陆氏这些大族,占了当地七成以上的良田,流民只能靠打渔、砍柴为生。而朝廷只掌控了江南八郡的地盘,不得不加重赋税,这更激化了社会矛盾。

  隆安三年,司马元显为应对地方军阀桓玄的威胁,下令征调江南八郡中原来曾是奴隶、现在已经放免为佃客的壮丁集中到建康成立一支由朝廷掌控的新军,称为“乐属”。这一兵役令立即引起广大佃客、部曲的强烈不满,“东土嚣然,人不堪命”,因此孙恩起义时“八郡一时俱起,杀长吏以应之”,走投无路的百姓只好把孙恩当成“救星”。

  更关键的是宗教土壤。五斗米道在三吴流传百年,影响深入百姓、士族之心,比如会稽内史王凝之(王羲之之子、女诗人谢道韫丈夫),就是个虔诚的五斗米道徒。孙恩起义时,王凝之既不备战,也不调兵,反而在府里设坛请神驱鬼,最终被孙恩轻松杀死。这种综合了宗教狂热、社会冲突和朝政无能的矛盾组合,让孙恩的起事迅速成为一场席卷东南的风暴。起义军据府占县,将东南搅得天翻地覆,甚至直接威胁京都,众多州府官吏和士族门阀损失惨重,其中的王、谢家族惨遭屠戮,王凝之几乎被满门抄斩,就连在淝水之战打败苻坚的名将谢琰也死于战场。

  数次袭扰的“山海攻防战”

  临海郡是东晋浙东的“海防门户”,从地理上看,三面崇山,东环沧海,“一郡连山,围在海外,另一乾坤”(王士性语),相对独立,救援困难,攻取后容易防守,败退入海也很方便;从经济上看,当时东晋南渡后带来了沿海的大开发,临海经济发展迅速,不少出身士族的豪门子弟如仇馥、陶湮、羊固、阮裕、贺隰、王述、陆邵等名士都曾任临海太守,孙绰、谢灵运等人更是来此旅游后直接用诗文拉升了临海郡的“文化段位”;从文化上看,临海道教文化积淀深厚,是王方平、葛玄、葛洪、刘纲、茅盈等道教名家的传道之所,信众基础广泛,被孙恩利用的空间很大;从战略上看,临海北接会稽,南连永嘉(今温州),东靠大海,攻取之后可以让东南连成一片,再加上孙恩强于水军,又始终没能在陆地上建立强大的根据地,所以临海是上佳的着陆点。

  因此,地理上的屏障、经济上的给养、文化上的契合和战略上的价值,成为孙恩屡次争取临海的动力之源。从隆安三年到元兴元年,孙恩对临海发动了数次进攻。

  第一次是在隆安三年(399)十一月,孙恩在会稽起兵后,临海郡马上就有他的“内应”响应。《临海县志》记载:“临海周胄叛,应海寇孙恩,邑大乱。”这个周胄,史书没有任何详细的记载,但根据当时南方由周、张、顾、陆等大姓控制的情况来看,他大概率是当地的世家大族,应该也是五斗米道信徒,孙恩一造反,他立刻率领家丁、佃户杀了地方官,打开城门响应。

  当时的临海郡太守是新蔡王司马崇,他是东晋宗室,靠门阀身份当官,估计不太懂打仗。面对周胄的叛乱和孙恩的逼近,他“委官遁”,扔下官印、城池,带着亲信偷偷跑了。太守一逃,临海彻底乱了,虽然很快因朝廷派刘牢之、谢琰率军镇压而平息,但这次动乱,暴露了当时的临海郡城章安防御空间有限的弊端。

  第二次是隆安四年(400)五月,孙恩从浃口(今浙江镇海地区)登陆,接连攻占余姚、上虞、邢浦、山阴,在山阴之战中杀掉谢琰及其二子,五月退守临海。大概是在此期间,孙恩的军队在临海郡作了休整。史籍记载,黄岩有“孙恩城,在县南九十里峤岭,高四丈许,周回六百步”,应该是孙恩在此筑城屯兵,想作为后勤保障地;当地还有青湖(今黄岩东三十五里,周围六十里),俗传“孙恩尝解金甲于其中”,说明孙恩曾在这里休整,甚至可能在湖边训练水师,企图重振水军,东山再起。甚至连灵石山(今黄岩西五十里),都成了维护其庞大水师的战船取材地,只是相传有“石从空自坠,贼以伤去”,巨石从山上滚落砸伤叛军,孙恩才不得不退出(这也是“灵石山”得名的由来)。

  十月,因为受到刘牢之的阻击,孙恩重新撤回海岛。第三次是在隆安五年(401)十一月,孙恩在与刘裕的三次作战中接连失利,从沪渎、海盐撤退,再从浃口退守临海郡。当时,他的军队凭千余艘楼船也没能撼动京师,反而落得惨败,“俘馘以万数”,被刘裕俘虏了上万人,同时又因“饥馑疾疫,死者大半”。

  第四次是在元兴元年,孙恩的日子越来越不好过,走投无路之下,把最后希望放在了临海,他想凭借这里的山海之险,与朝廷周旋到底。当年三月,孙恩率领残部猛攻临海城。这一次,他遇到了真正的对手——时任临海郡太守辛景。辛景,原名昺,字德远,因避李渊父李昺之讳而改名,他不是宗室,但曾著有《辛德远集》(又称《辛昺集》),应该颇有才学,他深知对付“海贼王”孙恩的优势在“山”,弱点在“海”,于是放弃“远山比海,鱼龙所腥,非高屺可久之地”的郡城章安,而选择西边的临海城,依山临江修建防御攻势。

  一是筑大固山防线。临海地处临海郡的地理几何中心,居于临海郡水路要津,此地依山临江,便于防守,辛景选择在此阻击孙恩,足见其高明之处。而大固山在临海城内西北,“山势逶迤,环抱府治,如屏障”,辛景在山上凿深壕(也就是战壕)、筑土城,让大固山成为城防的制高点;同时在城内东南的小固山筑堡垒,两座山隔城相望,形成掎角之势。

  二是联乡勇守外围。辛景知道光靠郡兵不够,他发动临海郡当地义士,黄岩柏都人潘端明和临海邹姓将领。潘端明“有勇知兵”,率领乡勇驻守冉架山(今黄岩、乐清交界),堵住孙恩南下退路;他还想了个奇招,在阵前抛洒铁屑,阻止义军进攻。邹将军则率领精锐乡勇,守在临海城东郊的靖江山(今白塔山),筑起第一道防线,防备孙恩溯灵江而上。两军互为掎角,形成南北夹击之势。

  经过多年消耗的孙恩大军已经日渐式微,进攻也陷入困境,更要命的是,刘裕大军已经从会稽赶来,他的部众“饿死散亡殆尽”,连掳来的三吴男女都死得差不多了,粮草也没了。

  最终,孙恩知道败局已定,他怕被刘裕俘虏后凌迟,带着百余名亲信、妓妾走到灵江边,投海自尽。那些追随者喊着“仙师飞升”,也跟着跳了下去,时人称之为“水仙”。

  孙恩死后,余众推他的妹夫卢循为首领,卢循好不容易在临海一带聚集了千把人,势单力弱,根本不是辛景和刘裕的对手。当年五月,刘裕派部将虞丘进进攻临海,在石步固与卢循对垒二十余日,卢循力不能支,逃往东阳,临海的动乱至此结束。

  这场战争,使东晋军队元气大伤,也将东晋政权推向崩溃的边缘,十年后,借平叛孙恩起家的刘裕趁机改朝换代,建立了刘宋王朝,因此,孙恩起事成为国人重大的历史记忆。民国时期,胡汉民有诗句“早知康乐非山贼,漫信孙登是水仙”,以在临海郡发生的谢灵运(世称“谢康乐”)伐山开径和孙恩(诗中误作孙登)起事来比喻孙中山的革命活动,可见此事的影响之大。

  从“浩劫”到“重塑”

  孙恩起事对临海郡的影响,是“毁灭性”的,但也是“重塑性”的,它像一把锤子,砸烂了旧秩序,也敲出了新格局。

  最直接的影响是人口锐减。孙恩起事前夕,临海郡及周边就已经有人口逃亡现象,王羲之的书信中曾说“山海间民逃亡殊异,永嘉乃以五百户去”,而地理比永嘉更比邻会稽的临海郡就可想而知了。据史书记载,战后的元兴元年,会稽(户口)减少十之三四,临海、永嘉夸张得几乎成无人区。不久后,临海等地又发生了大饥荒,当时“富室皆衣罗纨、怀金玉,闭门相守,饿死”,连有钱人家都找不到粮食,抱着金银还活活饿死。

  其次是城防的改变。孙恩起事后,临海郡的社会结构也逐渐变了,“城防”意识明显增强。《嘉定赤城志》说:“自晋、唐间,尝经孙恩、袁晁、裘甫之扰,故五邑聚落往往以城砦、营栅、屯戍得名”,意思是,郡内五县的村庄、城镇,用“城、砦、栅、营”来命名的现象非常普遍。

  比如临海的“新城”“城门”,是百姓聚在一起建的防御性村落;黄岩的“汉城”“古城”,应该是古代台州城防的雏形;宁海的“堠城”,“堠”是烽火台,这个城应该是建在烽火台附近;天台的“始丰寨”“关岭寨”,是在山路险要处建的营寨,防止乱军从山区进攻。这些聚落的出现,推进了临海郡的军事防御网络建设,临海城的地位也在此期间逐渐提升。

  行政上,朝廷也改变了用人思路,之前临海太守多用宗室,起事后换成了懂军事的实干派,这种行政传统,一直影响到唐宋时期的台州。台州的名宦祠也更重视在军事上有突出贡献的官员,如宋代修城有功的知州彭思永、守城有功的户曹滕膺,明代抗倭有功的知府谭纶等等。

  影响最为深远的还是大大推进了临海的建城史。辛景修筑的大固山防线,奠定了倚山濒江、易守难攻的建城格局,并逐渐建成了一座坚实的“长城”,直到今天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第一,城防体系的“定型”。在辛景之前,临海城可能只是土夯的小城池,没有固定的防御核心。辛景修城大固山后,逐渐构建了“两山夹城、一江护城”的格局,城防价值日益明显。后世陈耆卿说临海城“倚山濒海,易以捍守”,王士性说“最据险……不易攻”。这种格局被后续的朝代一直延续:隋代“并临海镇于大固山,以千人护其城”,把军事据点设在大固山;宋代在大固山和城墙沿线“饰之楼观”,增强军事和景观功能;明代在城墙上大规模修建空心敌台,防备倭寇;清代又在北城高处,建敌台数座,巩固防御体系……辛景凿堑筑城成了临海城防建设的最早记录。《嘉定赤城志》说“自古建郡若邑,倚城以为命,然必择胜地焉”,这是战争的结果,也是历史的抉择。

  第二,海防意识的“觉醒”。从辛景开始,台州的防御更加注重海陆兼顾。这种海防意识,一直延续到清代,朝廷还在海门(今椒江)“增筑炮台,屯兵防守”,可以说,临海成为“浙东海防重镇”,源头大概要从孙恩起事算起。

  第三,城市精神的“塑造”。辛景、潘端明、邹将军的故事,成了台州的城市记忆,辛景被列入名宦祠,居历代名臣之首,被百姓当成守护神。邹将军死后,百姓在白塔山下建邹将军庙,绍兴二年(1132)还经过重建,香火不断。潘端明的庙在柏都,唐诗人郭昭文写诗缅怀他,说“使君若假三年寿,刘氏安能八代王”,意思是如果潘端明活得长,刘裕未必能篡晋。这些纪念建筑,不仅是对英雄的缅怀,更塑造了临海人守土有责、顽强不屈的精神,后来的袁晁起义、裘甫起义、倭寇侵扰,临海人都能像辛景他们一样,拼死守护家园。

  刻在山川里的“记忆”

  孙恩起事虽然过去了1600多年,但在台州的史籍、山川、庙宇里,到处都是它的印记,这些印记,成了台州历史文化的一部分。

  除了大固山、小固山、孙恩城这些实体遗迹,还有很多传说印记。比如白鹤山(在今临海邵家渡街道庙头村)的“石鼓鸣则兵乱”,方志里说“隆安初,此鼓屡鸣,果有孙恩之乱”,直到明代,百姓还相信石鼓响则土寇乱,每次听到石鼓声,都会抓紧防备不测。

  庙宇更是记忆的载体,除了邹将军庙、潘大夫庙、灵石寺,甚至连台州的地名文化都带着孙恩的影子,比如黄岩的御营,是潘端明抵御孙恩的屯营地,后因同音而讹变为“女营”。这些地名就像一个个活的路标,指引着人们回忆那段战火纷飞的岁月。

  孙恩起事,对临海来说,是一场灾难,但也是一次重生,它让临海从一座普通的小城,蝶变成了一座有城防、有精神、有记忆的千年府城。今天,当我们站在大固山上眺望灵江,看着山下的临海城,那些错落的房屋、繁忙的街道、安静的庙宇,其实都藏着辛景、潘端明、邹将军的故事,藏着临海人“守土护家”的初心。这段历史,不是冰冷的文字,而是刻在临海山川里的城市基因,永远不该被忘记。


分享到:
 相关新闻:
 
 微信公众号
  临海新闻
  国内新闻
  国际新闻
<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临海新闻网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 |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刊登广告 | 联系方式 | 网站律师
临海市新闻网络中心主办 | 浙新办[2006]31号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90050 | 浙ICP备06040867号
临海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联系方式:电话:0576-89366753 电子邮箱:lhswg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