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万年历
您当前的位置 : 临海新闻网 >> 人文 >> 历史风情
字号:    [打印]

大宅前的沉思 ——访临海三大四合院

作者:俞国江  来源:临海新闻网  时间:2023年03月31日

  我与临海三大宅的零距离是在十年前,一个偶然的机会,在友人的引导下对三处古宅的建筑与规模和艺术构建让我眼界大开,浙东南有如此建筑,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台州人的智慧和才能,从此我对于古村落的学习一刻未停止过,并写下了有关古村落的文章。十年后的今天我与友人,一同再次寻访了临海境内的三大古宅。

  精工打造的金家大宅

  金家大宅位于青山掩映的杜桥镇开井村,其整座大宅始建于清道光年间,至今已有170多年历史,此宅为四合五天井的传统四合院,院落前是一道屏风,屏风后的台门两边是高昂直立的马头巉。这座马头巉的技艺水平可谓是浙东南第一了,正面三角处左右雕有和合二仙,正中为狮子抢球,马头巉四台重叠,每个台界灰塑造型艺术逼真,神话人物、虫草花卉等笔画细腻,线条流畅。

  院落前正中的台门造型更是精致完美、气度不凡,灰塑石雕组合得体。在飞檐挑角的瓦当下,由条石构成的横梁和门枋,且在门枋的立柱中刻上“欲高门第须为善、要好儿孙必读书”的对联,从而显示了主人生前的为人处世和对儿孙的期望。进入台门时,顿觉整个院落堂堂相连,环环相扣,外人入内如同走进迷宫,难以从原路出入。在笔者采访中,遇到院中的金大嫂,她深有体会地说:当初我嫁入金家进入这座院落时,就碰到这样的事情,有时从自家走到另一家时,最后找不到自己的家门。这说来虽然有点夸张,但从内院的规模来看,足以证实大嫂的话语不假。金家大宅不仅规模宏大,且屋内的木刻技术也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从花窗、门楣、廊柱的雕刻艺术来看做工不拘一格,刻划细腻;从人物的喜怒哀乐、从花卉风吹草动的形态中看到当时工匠们的高超技艺和发挥的水平了。在宅院的外围,遍布着福自天来、衣锦还乡、高官厚禄、三星高照等吉祥图案;还有八仙过海、麻姑献寿、天女散花等民间故事,它形象地描绘在院墙的显要位置。在画师笔下的梅、兰、竹、菊、人物仕女、三山五岳、龙凤呈祥等印迹,它犹如一幅幅传统的中国画,描绘在老屋的四周,让人大饱眼福。

  而现今的金家大宅非比往日,走近老屋,显示在笔者眼前的已是零落、破败的建筑物,只有那一壁马头墙孤单地直立在故地中。听金姓的村民说,宅院在十年前还是完整地保留,即便是文革动乱也只是局部的破坏而已,但随着近几年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在拆老建新的政策驱使下,使得宅院陆续被拆。因此金家大宅任凭风吹雨打十多年,至今已是刻石风化、木料脱落,瓦片纷飞,造成了整个院落面目全非,杂草遍地的局面。

  陈家庄园昔日的辉煌

  “村北聚沙成坝,长半里许,惊涛拍岸,巨浪滔天,每岁鱼基篷樯,杂沓帐楫,参差颁首莘尾,满载而归,信足乐也。”这是一句摘自《长甸陈氏宗谱》中长甸八景之一《北沙鱼帆》的其中内容,它系统地概括了明清时期长甸村的水乡风貌,同时生动地描述了村民们耕作、打鱼丰收之年的真实情景。

  长甸是坐落在马头山下灵江南岸的一个古村落,历代以来是平原与山川兼有的自然环境、鱼米与农商兼顾的生活方式,村民们为此感到富足而自豪。在穷文富武的封建科举时代,长甸自清朝乾隆年间起一直到宣统末年一共涌现了七位武科举人,这在当地和周边乡镇引起了不少的轰动。清光绪年间,在这个富足的水乡村落,涌现了以监生陈鹤年为代表的头面人物,他当时出任清王朝农工商主事其间,敛财有道,不几年便成为名冠一方的地方首富。当他财运亨通之时,在村中最繁华的长甸新街独建规模宏大,风格独特的六十间楼房。新落成的院落是一座三透四合院住所,整座院落的造型结构、石雕木刻、墙体灰塑等方面都仿照西方的建筑风格,因此在人们的视觉中有粗犷豪放的立体效果。在院落的南边是一片空旷花园,是陈家休闲,娱乐的主要场所。

  随着陈家的产业一天天滚雪球似的扩大,地产从最初阶段自给自足的小康,发展成为有着千多亩田地的地方巨富,因此当地乡民称陈鹤年为“一千田”之外号。到了民国三十九年(1940年),国内抗战全面爆发,地方治安也处于动荡的局面。此时陈鹤年的儿子陈国潘接替陈家的产业,他为了能有效的保护家产以防强盗的洗劫,预防从灵江而上的海盗,马头山而下的土匪。因此他出巨资从上海临得图纸,在自家四周建了长达六百多米四米高的围墙,又在墙内花园的东南角建起了一座坚固耐用的四层碉楼。建成后的碉楼,白天可以登高瞭望,晚上遇袭时可以开枪还击,以保家族平安。

  初看碉楼我们以为五、六十年代建筑,当听了村民的介绍后,才顿开茅塞。那座碉楼无论在外部形状和内部装饰方面都是超前的建筑,局部式样已接近本世纪的技术水平。整座碉楼高十三米,以块石、青砖和钢筋混凝土结构,地面分三层和地下加空层,碉楼的入囗处,是一扇用一厘米厚的钢板制作的铁门,它用特制的铰链紧紧的与墙体固在一起,能够抵御一般的炮火攻击。碉楼的防护设施方面更是独树一帜,每层间都安装枪眼,用以射击来犯之敌,碉楼第层的窗户是以铁艺打成的欧艺防护栏,既美观大方,又坚实耐用。碉楼内,厨房设施一应俱全,卧室装潢更加讲究,地铺高档实木地板,三夹板壁橱,卫生间内装有水磨石洗脸盆、浴缸、抽水马桶等现代化的卫生设施。

  碉楼的建成使陈家大院形成了一座庄园式的建筑格局,我们从中看出陈家往日的繁华和兴盛。

  1950年土地改革后,这座陈家庄园收归国有,成了当地粮食部门收购粮食的仓库和业务来往和办公之处。但是这座庄园经历了长达一百多年的风雨沧桑,至今已是千疮百孔,尤其是“云娜”与“卡努”台风的袭击后,更加破败不堪,因此修复陈家庄园已迫在眉睫。

  马家大院的没落和命运

  坐落在临海市大田下沙屠村的马家庄园,是民国十八年(1929年)的建筑。主人马翰卿当时为府城东乡首富,年收租万担。他在建马家大院时,正逢几十年一遇的饥荒,因此马家趁此机会,大兴土木。饿得发慌的村民那会顾得上与人议论工钱,找份小工只要能有一碗饭吃那是很有面子的事了,因此马家捡了个便宜,以极端廉价的劳动力开工建造他的马家大院。

  当笔者经村民指点,走近庄园时,那座气势恢宏的台门就映入眼帘,台门前有护村河,护村河上建小桥,迈步进入台门时,我们如同跨进了一座庄严的殿堂,使人有超凡脱俗之感。如此雄伟高大的台门,它集西洋文化与中国传统工艺为一体的技艺手法,将台门与江南的水乡文化有机地结合为一体,成为近代建筑史上的一个不朽之作。然而这座不可多得的建筑物,目前周边茅坑紧挨,杂草丛生。目前尚无人为这座台门出钱维护,所以造成整体的灰塑构件剥落,刻石风化,桥栏断折,成为岌岌可危之势,人们甚为担忧。

  进入台门,就是一块开阔的运动场地,在运动场北边的主体建筑就是马家大院,大院有正台门和东西两偏门。园内的构件亦属精品之作,其廊柱上的牛腿雕刻有花草虫鱼、人物故事等吉祥图案;天井四周的台阶用4、5米长的巨石砌成,在那个生产力低下的时代里,用人工运输得花费多大的精力和物力。马家庄园的灰雕部分是它的精典之作,特别是福、禄、寿三星的雕塑既有动态的传神艺术,又有充满灵气的地方特色,为当时府城之最。

  马家大院在土地改革后至上世纪九十年代一直作为公共建筑使用,一度成为大田朝阳中学的校址,因此保留得比较完整。但内部构件,它经历文革的局部毁坏,以及近几年里的文物盗窃之风,造成了一定的流失和损失。可是值得欣慰的是,经临海文物工作者的不懈努力,马家大院现作为历史遗留文物将成为重点保护对象。

  如今陈家大宅、马家大院现已被申报成文物保护单位,并作了一些维护。只有金家大宅,而今只有那座汇聚着台州和合文化的徽派巉头,更显孤零,摇摇欲坠。


分享到:
 相关新闻:
 
 微信公众号
  临海新闻
  国内新闻
  国际新闻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临海新闻网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 |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刊登广告 | 联系方式 | 网站律师
临海市新闻网络中心主办 | 浙新办[2006]31号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6 | 浙ICP备06040867号 | 法律顾问:浙江全力律师事务所 李宏伟
临海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联系方式:电话:0576-89366753 电子邮箱:lhswg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