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万年历
您当前的位置 : 临海新闻网 >> 人文 >> 文学
字号:    [打印]

山水的隐喻

作者:许 江  来源:临海新闻网  时间:2024年12月20日

  江山胜迹,吾辈复临。“山海神游”展在临海展出,已经是第三站。第一站在杭州,第二站在台州椒江。这两年,浙江的油画家们多次到台州,登临天台,攀援神仙居,探访临海。台州山海一线,到处都有油画家的足迹,他们以写生的方式,表现这片山海,同时又披襟开怀,接受这山海的塑造。这片山海大概第一次被油彩这般俯察,这般表现。在桐柏大瀑布的巅顶,在天台石梁的山岚之上,在神仙居訇然洞开的石门山中,我们一次次地目不暇接,一次次地被山川的壮阔而深深感动。正如当年顾恺之所言: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笼其上,若云兴霞蔚。

  展出的作品,虽多是逸笔草草,却都是大家心动之笔。整个展呈现为五颜六色,主要的却是两种颜色。一种是绿色,南方的绿,茂林修竹、青翠欲滴。那种春水般的绿,宝石般的绿,带着湿度,带着雨意,每每氤氲人心。另一种颜色还是绿,那是一种山水情怀,源远流长,根深蒂固。它源自《诗经》,源自《楚辞》,源自谢灵运的山水诗词,源自众多的山水散文与游记,源自宗炳、王微、李成、郭熙的山水绘画。现在,它以油彩的方式,情往似赠,兴来如答,形成某种绿林飞扬、白水激湍的掇于绿彩的山水绘画。此刻,这些绘画在蕴育它的原山原水中同场展示、同山相照,这正是山水绘画系列展的初心旨意。

  临海,一片如诗如画的城廓,一座丰沛齐整的古城。有青山碧湖的相照,有龙兴古寺的住持,有府城长城的回环,有紫阳长街的连贯。那日登临揽胜门,望身后城墙蜿蜒,目览一城风光,不禁对米芾的《秋暑憩多景楼》诗句有兴怀之感:“纵目天容旷,披襟海共开。山光随眦到,云影渡江来。”那云兴霞蔚最是激动人心。

  昨天,我在上海外滩一号参加“守护外滩、声动上海”的活动。我在会上激动地说:“外滩有三条城廓线,一条是令世人瞩目的景观线。这条线有60多座历史建筑,一楼有一楼的故事,一宇有一宇的沧桑。它绵延1.5公里,早已成为世人心中一体的城市风景和历史风景。另一条线是不断变化着的浦西城市轮廓线。它具有宏博的城市景深。第三条线是黄浦江对岸的陆家嘴。这是一条新世纪的城市天际线,中国曾经的最高建筑诞生于此。它还在不断地生长,不断地绵延,不断地升高。浦东浦西夹江相望,这是世界性的城市景观。去年盛夏,我曾经从北外滩回望浦江,辽阔的江面,水色横出,霞光接天,船帆如空穿行,整个外滩、整座城都在云中若隐若现,影影绰绰,那是一幅无涯的浦江天际图。

  站在外滩博大的建筑中,和今天我站在优雅山乡的博物馆里,环境是那样的不同,但我都感到同样的山水情怀,感到同样的被山水拨动的心弦。这个情怀之中都蕴涵着随物宛转、与心徘徊的山水观照,蕴涵着根深蒂固的家园情感,蕴涵着漱涤万物、牢笼百态的修辞之诚,蕴涵着我们反反复复地浸润其间的笔底生涯。我想,无论是宏大的浦江,还是这雅静的博物馆,它们都如若一个温绵的隐喻。它喻示着人与自然相安相照的多元模式,喻示着栖迟山水、漱涤岁月的生存命运,喻示着一种族群依山水而栖居、依山水而风神的陶然诗性。

  在昨天的沙龙围坐之中,谈到外滩的保护,谈到城市新山水的营造时,昆剧名角张军情不自禁发出一声悠悠的长啸。那柳梦梅似的千古嗟叹,倏然而起,气逾楼宇。这让我想到,这古老湖院里这么多油画的植入,这些新时代的文化互鉴,正在以新的方式完成新文化的创造性转入,新时代的新山水正在家山之中苒苒兴起。

  许江为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中国美术学院原院长。本文为2024年12月13日许江在“山海神游”诗路浙江山水绘画台州主题展(临海展)开幕式上的讲话摘要。


分享到:
 相关新闻:
 
 微信公众号
  临海新闻
  国内新闻
  国际新闻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临海新闻网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 |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刊登广告 | 联系方式 | 网站律师
临海市新闻网络中心主办 | 浙新办[2006]31号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6 | 浙ICP备06040867号 | 法律顾问:浙江全力律师事务所 李宏伟
临海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联系方式:电话:0576-89366753 电子邮箱:lhswg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