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万年历
您当前的位置 : 临海新闻网 >> 新闻 >> 临海新闻
字号:    [打印]

“小案”不小办 司法暖民心

作者:通讯员 金梦瑶 张卫杰  来源:临海新闻网  时间:2025年09月05日

  “这案子就2000多块钱,真没想到法院会这么尽心尽力调查,来来回回跑了七八趟,没有因为钱少就草率敷衍。能追回600元我已经很感谢了,剩下的钱我自愿放弃了,还请法院结案吧。”近日,在市人民法院执行事务中心,从江苏远道而来的董某在结案手续上郑重签字后,对着执行法官由衷感慨道。

  董某在江苏经营一家汽车服务部。2024年6月,公司员工杜某向董某袒露自己生活窘迫,希望预支工资。董某出于善意与信任,提前支付了2700元。不料杜某次日便卷款失联,杳无音信。无奈之下,董某将杜某诉至其户籍地法院——临海市人民法院。判决生效后,因杜某拒不履行,案件进入强制执行程序。

  案件虽小,市人民法院执行局的担子却重似千钧。执行法官第一时间扣划杜某银行存款,仅得600元。后续向其送达《执行通知书》,发现他的电话已成空号。为揭开被执行人真实境况,执行法官前往杜某户籍地进行调查。村巷深处,寻人未果,老屋门前,唯见其年迈祖父母相依为命。经了解,杜某家境贫寒,父母离异后随母生活,母亲常年漂泊异地,音讯难觅,杜某本人曾于2019年因一时糊涂犯盗窃罪入狱半年。

  执行法官不辞辛劳,根据多次收到的执行线索,走访了和杜某可能关联的多个地点,并将每一步调查的足迹、获得的每一条真实信息,都坦诚、详尽地传达给了千里之外的申请人董某。

  执行法官表示,2700元数额虽微,却承载着司法对每一份合法权益的平等尊重。董某最终选择放弃剩余款项,这份选择背后,是法院竭尽所能的调查过程所赢得的理解与信任——理解执行工作穷尽各种途径仍受困,信任司法天平不曾因标的大小而倾斜。下阶段,市人民法院将继续秉持司法为民理念,用实际行动提升群众的司法获得感、幸福感。

  


分享到:
 相关新闻:
 
 微信公众号
  临海新闻
  国内新闻
  国际新闻
<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临海新闻网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 |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刊登广告 | 联系方式 | 网站律师
临海市新闻网络中心主办 | 浙新办[2006]31号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90050 | 浙ICP备06040867号
临海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联系方式:电话:0576-89366753 电子邮箱:lhswgb@126.com